“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 孙晋海,王静

admin 体育赛事

  Hi

  欢迎读者朋友关注我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学校体育栏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孙晋海,王  静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作者简介

  

  ● 孙晋海,教授,“泰山学者”,现任山东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体育产业和智慧体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在研国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课题1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

  本文引用格式

  孙晋海,王静.“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5):103-110.

  摘 要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阐释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理论基础,以区块链技术赋能健身休闲业、5G通信技术赋能竞赛表演业为例,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样板,对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政策环境优化、市场需求扩大、投资规模初显、对外贸易扩大的机遇,存在核心技术基础薄弱、商业模式创新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治理体系不完善的挑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总体思路为培育体育产业数字化内需体系、助推体育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实施路径为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水平、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际疫情形势、全球经济变化以及国内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和道路。

  数字经济作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先导力量,不仅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提升,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政策文件多次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体育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身处时代变革的宏观背景。近年来,无论是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增速,还是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高增速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也使体育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严重冲击,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原本蓄势待发的体育产业基于疫情防控策略处于发展“停滞期”。这次危机使得体育产业从业者意识到布局线上发展的重要价值,部分体育企业采取数字化运营,创新线上智能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的负面影响,彰显了体育产业数字化的便捷与魅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现实选择,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此背景下,探究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疫情之下体育产业纾困解难的应对之策,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研究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探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场景样板以及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总体思路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界定

  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界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大循环是社会再生产在国内的循环过程,促进国内大循环应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是孤立的、封闭运行的国内循环,而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从而以更高水平和质量参与国际循环。2)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助于重塑国际合作和打造竞争新优势,循环畅通的关键是构建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分工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环环相扣、供应链前后端供需关系的紧密耦合是稳定安全、构筑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基础和保障。3)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国内大循环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撑点,国内经济循环的畅通有助于发挥我国规模经济优势,吸引国际优质资源要素,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国内大循环的外延和补充,有利于优化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引领我国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新的动力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1.2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界定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可以从核心与外延两个方面来解释:核心内涵是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将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业态相结合,打破不同层级与行业间的数据壁垒,转变体育产业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决策模式、商业模式和供应链协同模式,通过扁平的产业形态、高效的业务流程、完善的用户体验、充分的价值创造和新兴的产业生态,实现体育产业效率的提高与转型升级。外延是指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支撑环境的全方位转变:从经济环境层面看,主要包括数字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市场需求、贸易规则等的转变;从社会环境层面看,主要涵盖政策环境、治理模式等的转变(图1)。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样板

  2.1 区块链技术赋能健身休闲业

  2.1.1 区块链技术赋能健身休闲业的应用逻辑

  区块链在本质上属于共享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全程留痕、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这些特征保证了区块链技术的“诚实”与“透明”,有助于区块链技术创造信任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赋能技术之一,在推动新发展格局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体育产业领域,诸多行业积极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来为自身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健身休闲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健身休闲业,促进其向服务导向型行业升级,成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健身休闲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保障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运用哈希算法防止交易数据和记录被篡改,采用非对称密码技术对健身休闲业的信息资源主体间的交易进行签名,保障数据安全,增强用户与企业主体间的信任。另一方面,促进健身资源信息共享。采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健身信息资源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消除中心节点,使所有节点均能可靠地记录账目并具有发送与获取信息的功能,建立起信息传输的桥梁,减小传统健身场馆的地域限制,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公众互联互通的健身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1.2 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上海角马私教App

  上海角马私教App是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在线健身教育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支持,角马私教App建立了线上互信体系,解决了线上教练认证和场地认证问题;通过构建双保险,为服务者与受服务者之间搭建信任的桥梁,是国内与区块链技术良好结合的健身休闲行业代表。区块链技术在角马私教App中的具体应用如下:1)区块链技术使角马私教App实现了线上授课,通过一对一的视频授课,用户可以随时享受专业的私教服务,解决了地域限制和专人指导问题。2)所有与消费相关的交易数据都会上链存储,用户可以清晰透明地知晓每种私教课程的价格以及该课程带来的健身体验;同时也为角马品牌的流水做了交易资产的存证,每一笔资产存证的不可篡改记录亦是为品牌打下信用烙印。3)学员资料、课程评价信息等数据实现上链存储,在链上迅速匹配供需,有助于教练解决客源问题和用户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私人教练。4)私教教练相关信息数据都在链上存储且不可篡改,通过教练身份认证及资质认证实现双重保障,有效地规范了私教市场。

  2.2 5G通信技术赋能竞赛表演业

  2.2.1 5G通信技术赋能竞赛表演业的应用逻辑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广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第5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5G时代。相比于上一代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在流量密度、传输速率、传输可靠性等关键功能上实现了大幅提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竞赛表演业来说,面对5G通信技术超强的技术能力及其带来的全新传播环境,其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竞赛表演的移动传播正由4G时代的移动直播和在线互动向5G时代的沉浸式观看过渡,体育赛事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容量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实时互通。基于5G通信技术超大连接容量的特点,即使是在体育场这类高连接数密度、高流量密度的区域,仍然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使赛场内外的各类设备终端以及观众共同入网。另一方面,提升了观赛体验。基于5G通信技术的低延时性、大宽带和多路信号直播等特征,不在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也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现场观众的视觉信息,拥有从更多视角观看比赛、自由调整和切换观赛视角的机会,获得全方位的“在场感”;同时基于5G技术支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也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赛事,为用户提供沉浸式观赛场景。

  2.2.2 5G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是我国首次构建国家级大型运动会信息化系统的大数据体育赛事。该赛事深耕5G技术,以满足赛事管理、赛事运营、安全保障等服务需求为目标,在62个场馆中搭建5G网络,以期打造“智慧全运”,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赛体验。5G通信技术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的具体应用如下:1)采用数字化分布式技术方案,实现赛场内整体4G/5G网络覆盖。为实现多元信息的实时互通,陕西省体育馆已实现5G网络的全面覆盖,并在各大直播平台实时上传现场赛况,使观众能够获得更流畅的现场转播和更真实的观赛体验。2)立足5G技术,定制了多视角、VR直播和自由视角3种智慧观赛技术。在“5G+多视角”方面,以网球比赛为例:使用“5G+多视角”观赛技术,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同时观看比赛进程、球星特写、教练特写等多个视角,获得个性化的观赛体验;在“5G+VR直播”方面,以赛艇比赛为例:将VR摄像机放置于赛艇旁的拍摄船上,观众可获得与赛艇运动员相同的“水面视野”,获得沉浸式的观赛体验;在“5G+自由视角”方面,自由视角可让观众在电视或手机屏上随意旋转切换视角,从任意角度观看比赛,获得全方位的观赛体验。

  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3.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

  3.1.1 政策环境优化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

  从总体环境来看,当前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已被纳入国家发展计划,政策环境逐渐优化,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2021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打造智能健身场景,加快相关产品开发。

  3.1.2 市场需求扩大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

  体育市场需求的扩大能够催生高水平的体育消费,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大众的体育消费需求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2021年“双十一”期间,安踏集团电商累计成交额超46.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在天猫平台运动鞋服类中,安踏集团旗下品牌总成交份额占比超22%;天猫李宁官方旗舰店销售额累计10.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天猫中国李宁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2%,天猫李宁跑步旗舰店、天猫李宁儿童旗舰店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8%和150%。庞大的线上消费群体有效地推动了体育企业布局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技术平台,实现了商品全价值链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进阶。

  3.1.3 投资规模初显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加强体育产业投资能够有效缓解体育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海内外投资已初具规模和成效。1)从国内来看,金融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意愿逐渐提高。国家开发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中金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纷纷布局体育产业领域;同时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强,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工作会议信息披露包括财政部在内的相关部门正筹备设立“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为体育产业与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持。2)从国际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海外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我国代表性民营企业腾讯、苏宁体育、暴风科技等纷纷抢滩国际体育市场。暴风科技于2016年收购全球性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的65%股权;中国财团于2017年收购了意甲AC米兰俱乐部99.93%的股权。此外,体育产业海外投资的项目类型也日趋多样,包括足球互联网相关产品、球队、球员经济业务等。

  3.1.4 对外贸易扩大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市场

  发展体育产业对外贸易是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对外贸易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为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市场。以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为例,2014—2019年我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总规模持续扩大,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由2014年的659.3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765.4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19%(表1),贸易范围覆盖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同时,为更好地畅通国内大循环、创造有吸引力的体育投资环境、扩大体育进口,2018年国务院将体育服饰、体育器材等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之前的15.9%下调至7.1%。在2018年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上,智能及高端体育装备、运动器械、运动食品等成为服务贸易板块的一大亮点。

  3.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3.2.1 核心技术基础薄弱阻碍体育产业数字化升级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研发技术较为薄弱,阻碍了体育产业数字化升级。1)体育产业低成本战略阻碍了核心技术创新。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体上仍然采取长期依赖的低成本战略,特别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据统计,全国各类体育产业单位超过17万家,中小体育企业超过13万家,涉及高科技领域的体育企业仅占22%,大部分体育企业存在科技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2)数字基础设施薄弱阻碍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我国的5G网络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但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技术领先度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弊端。如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互联网平台尚在起步阶段,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有待加强。

  3.2.2 商业模式创新不足限制体育产业数字化需求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商业模式仍存在产品功能简单、盈利性较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体育产业数字化需求受限。1)在体育用品数字化方面,主要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为表现形式,具体包括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但这些大多依赖于智能化设备采集运动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2)在体育场馆服务数字化方面,有较多体育场馆通过其App、网站等向消费者发送体育赛事活动、体质监测等信息,并提供在线订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场馆的利用效率;但是仅限于解决用户运动健身信息不对称问题,尚未形成体育场馆数字化生态。3)在体育培训数字化方面,我国体育培训的O2O产品虽然已经发展到了“去中介化”的一对一式预约教练服务阶段,如体育健身类的“全城热恋”“雅酷卡”等;但是体育线上培训仍然没有解决用户信用障碍问题,其O2O产品仅涉及线上信息发布、报名及简单的社交等,导致体育培训数字化需求较低,发展相对缓慢。

  3.2.3 区域发展不均衡制约体育产业数字化红利分配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弊端,阻碍了体育产业数字化红利分配。1)从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虽然先后颁布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本身的区位劣势性和经济滞后性,与东部地区体育产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以体育制造业为例,《2015—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占规模总数的90%以上;分析知名体育企业如李宁、安踏、特步等的区域销售渠道分布,发现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露出中西部地区体育市场的供给与开发不足问题。2)从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来看,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独立组成第一梯队;随后是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50~80之间,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29~50之间,包括山东、福建、四川和湖北;其他区域省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组成第四梯队(图2)。总体来看,我国各省市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态势。

  3.2.4 治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体育产业数字化保障薄弱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配套治理体系安排相对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体育产业数字化保障薄弱。1)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由于数字技术的涉及层面和应用范围较广,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更是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而现有体育产业数字化政策安排所需的部门间、行业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并不完善,导致相关政策难以落实。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体育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体育数字知识产权侵权、体育企业数据不当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抑制了体育消费需求。3)“数据孤岛”问题较为严重。目前政府与体育企业以及大众之间的沟通信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和个人获得公共数据的渠道不畅,影响了体育产业的数字创新活力。4)参与全球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我国在构建全球体育治理新结构、新体系中的话语权较弱,参与全球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与路径

  4.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

  4.1.1 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体育产业数字化内需体系

  第一,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消费需求提振扩张。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把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体育消费向绿色化、健康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激发我国庞大的内需潜力。1)促进数字化体育产品消费。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运动物联网为载体,加快将运动鞋服等基础体育品类消费需求拓展到智能手环、服装、甩脂机等个性化、智慧化体育需求,细分体育产品,实现消费需求扩大升级。2)培育数字化体育服务消费。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化体育服务消费,积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融入到体育服务业,加快体育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3)完善城乡融合数字化体育消费网络。深入推动体育电子商务进入农村,改善县域体育消费环境,建设数字化体育产业协同平台,促进农村体育消费梯次升级。4)强化消费者数字化体育权益保护。完善数字化体育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健全缺陷体育产品召回、体育产品伤害监测和体育产品质量担保等制度,完善多元化体育数字消费的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供给体系适配完善。在新发展格局下,以构建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高端体育产业供给体系为核心,创造体育产业数字化新供给,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1)强化体育产业数字化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为抓手,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制度供给改革;补充完善体育产业数字化政策,从政策上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给予明确规划和支持;明确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基本规范,严格规制各方行为,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健康可持续发展。2)优化体育产业数字化供给结构。促进体育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以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为产业融合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以5G、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要素为平台,为产业融合提供空间。3)开展中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品牌创建行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率先在特色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表演等消费领域融入数字化要素,培育一批高端体育产业数字化品牌,大力发展放眼国际的外向型数字体育产业。

  4.1.2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体育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

  第一,助推体育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世界经济低迷、中等收入陷阱以及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我国体育产业链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安全、增强世界对中国体育产业链的黏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体育产业链。1)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广体育产业链数字化方案。依托我国已有的互联网平台,汇集数字化技术资源,支持和引导数字化服务商和平台开发体育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构建能够畅通体育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行业性互联网平台,培育体育产业智能化制造、平台化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促进体育产业链数字化发展。2)推广链式体育产业数字化改造模式。开展体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下的大中小企业联动、全产业链协同的数字化改造,鼓励和引导体育龙头企业将数字化改造方案向供应商和经销商延伸推广,促进体育产业链优化升级。

  第二,助推体育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以供应链为抓手对体育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突破时空限制,并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之间的高效连接,达到供需精确匹配,对于形成全球体育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和体育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具有重要作用。1)促进数字要素与体育要素有机融合。将数字要素的使用贯穿于体育产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构建覆盖体育产品采购、制造、运输、分销等环节的体育数字化体系,促进以数字要素为主导的体育线上运营模式的实现;同时通过数字技术加快体育产业供应链内外部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速度,降低体育产业供应链的沟通和交易成本。2)完善体育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市场监管机制。发挥市场在体育产业供应链定价、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体育产业供应链数字化交易市场的监管,设立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和促进体育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发展。

  4.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4.2.1 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水平

  1)加大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设立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专项计划,通过财政税收、专项资金等鼓励优惠措施吸引并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建立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基地。2)深化体育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加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并对融合后的新业态进行推广和普及,力争将其打造成国际通用标准,来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3)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构建以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院校体育学科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体育产业管理,又能够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4)深化体育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本土体育企业与国际研发机构和跨国公司共同研发数字技术,利用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进行体育产业数字技术和人才的合作,更好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4.2.2 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

  1)构建体育产业数字化平台。开发承载体育产业数字化的载体,如相关App软件。App软件应包括各类注册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体育博彩等的现实与虚拟资源,并具备体育信息公布、社交互动、移动支付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定制和创新化体验。2)推动体育产业内容生产与服务模式革新。利用我国5G通信技术在数据信息传播方面的领先优势,创新互动教学、VR技术应用等,并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转播、线上体育培训、体育直播购物等,为用户提供高水平、多样化的体育产品与服务。3)搭建体育产业网络社区。运用数字技术搭建体育产业网络社区,即移动社交平台,通过提供体育资讯、体育旅游、体育影视等综合信息服务以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高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附加值。

  4.2.3 促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区域协调发展

  1)从体育产业层面发挥区域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可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等,并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智慧体育场馆的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的全球直播等,提高城市体育影响力;对于自然资源较为优越、民族特色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以互联网化、国际化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体育赛事、精品体育旅游,增强其竞争力;对于冰雪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北地区,可积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通过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打造线上冰雪运动教育培训、冰雪体育旅游线路一体化、冰雪体育赛事全球化等。2)从数字化层面加强对落后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对5G基站、区块链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推进农村体育赛事信息平台建设,激发其体育数字消费潜力;加快体育产业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推广,将东部发达地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模式向中西部落后地区推广,做好地区间体育产业数字化的转移与承接工作,共享体育产业数字化红利。

  4.2.4 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制定各部门体育产业数字化评价指标,提高各部门参与体育产业治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着力推动政府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跨组织的互联互通,构建同一框架下的体育产业数字化协同联动治理机制。2)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完善“体育+5G”“体育+区块链”等的政策内容,加强对体育数据的安全治理和监管力度,建立问责机制,解决“横向超越边缘、纵向无底洞”的突出问题。3)打破体育产业“数据孤岛”。建立健全政府体育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责任清单制度,提升政府体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体育公共数据的访问权限;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共享,打破政府体育相关部门、体育企业、高校体育产业科研机构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体育产业数字化共享。4)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全球治理能力。积极推动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参与全球数字技术标准和体育产业贸易规则等相关领域规则的制定,向欠发达地区提供智能跑鞋、智能运动器材等体育援助,提升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全球治理能力,更好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5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促进“十四五”时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育产业作为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之一,要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培育体育产业数字化内需体系,开发扩大国内体育市场;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国际体育市场,深化国际合作,构建数字化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点发力,助力“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略。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往期重点文章推荐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问题论域、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 || 邵桂华,王晨曦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演进与展望 || 贺新家,潘磊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 || 李增光,沈克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来源期刊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系统 | http://stxb.magtech.

  com.cn/CN/1004-0560/home

  .shtml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 孙晋海,王静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 孙晋海,王静

0 36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